注解

《道德经》新译 (文白对照)上篇 德经 11—20章

作者:xuyifan01   来源:老子论坛   阅读:7416  
内容摘要:十一 十一卅辐同一毂,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毂的周围,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拱起一个空壳,车之用也。 所以才成就车的用处啊。然埴而为器, 烘烧粘土制作器皿,当其无有, ......
十一                            十一
卅辐同一毂,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毂的周围,
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拱起一个空壳,
车之用也。                     所以才成就车的用处啊。
然埴而为器,                   烘烧粘土制作器皿,
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的中心是空的,
埴器之用也。                   所以才有容器的作用啊。
凿户牖,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
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的中间是空的,
室之用也。                     所以才有了房屋的用处啊。
故有之以为利,                 总之,有(实在的事物)可以对人们有利,
无之以为用。                   无(空虚的事物)也可以被人们利用。

   十二                            十二
五色使人目盲,                  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骑马奔驰野外游猎使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使人行之方,            稀有难得的奇珍异宝诱使人的行为有差失,
五味使人之口爽,                过多的美味佳肴令人口味难分,
五音使人之耳聋。                过多的音乐喧嚣令人耳音难辩。
是以圣人之治也,                所以圣人的治理准则是,
为腹不为目。                    注重填饱肚子而不追求声色悦目
                               (注重实际效果而不追求美好的虚名)  
故去罴耳此。                    所以放弃彼(声色物欲)而选取此(平静温饱)。
                               (所以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选取有实效的结果)

     十三                           十三
宠辱若惊,                     受到尊宠或污辱以致于为它担惊受怕,
贵大患若身。                   重视大的忧患就象重视自身一样。
何谓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受到尊宠或污辱都感到惊恐呢?
宠之为下也,                   因为被尊宠的人处在低下的地位,
得之若惊,                     得到尊宠他感到惊恐,
失之若惊,                     失去尊宠(受到污辱)他感到惊恐,
是谓宠辱若惊。                 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什么叫做重视大的忧患就象重视自身一样?
吾所以有大患者,               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
为吾有身也,                   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
及吾无身,                     等到我没有这个身体时,
有何患?                       我还有什么祸患(忧患)呢?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             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
若可以托天下矣;               那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爱以身为天下,                 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
女何以寄天下?                 你凭什么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呢?

   十四                          十四
视之而弗见,                   看它而看不见,
名之曰微,                     称名它为“微”(无形)。
听之而弗闻,                   听它而听不到,
名之曰希                       称名它为“希”(无声)。
捪之而弗得,                  捉摸它而捉摸不到,
名之曰夷。                     称名它为“夷”(无迹)。
三者不可至计,                 这三种现象难以穷究,
故混而为一。                   因此混合而为“一”。
一者,                        “一”这个东西,
其上不皦,                     它形而上的一面不明白,
其下不忽。                     它形而下的一面不分明。
寻寻呵!                       连绵不断啊!
不可名也,                     难以形容命名,
复归于无物。                   回复归于没有物体的虚无状态。  
是谓无状之状,                  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
无物之象。                     没有具体物象的物象。
是谓忽望。                     这就叫做“恍惚”。
随而不见其后,                 随后追上去见不到它的尾,
迎而不见其首。                 向前迎上去见不到它的头。
执今之道,                     把握现今的“道”(规律),
以御今之有,                   用它来驾驭现存的事物,
以知古始,                     用它来了解远古的起源,
是谓道纪。                     这就叫做“道”的规律。

 十五                            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                  古代那些善于运用“道”的人,
微眇玄达,                      见解微妙而深远通达,
深不可志。                     (其心灵)深远的无法记述。
夫唯不可志,                    正是因为无法记述,
故强为之容,                    所以只能免强加以形容,
曰:与呵!                      称之为:小心谨慎啊!
其若冬涉水。                    他就象在严冬趟水过河,
酉呵!                          疑虑谋划啊!
其若畏四邻。                    他就象提防四方的邻国来围攻。
严呵!                          严肃庄重啊!
其若客。                        他就象做客人一样。
涣呵!                          离散无羁啊!
其若冰泽。                      他仿佛正在溶化的冰。
沌呵!                          敦厚朴实啊!
其若朴。                        他就象未经雕琢的素木。
湷呵!                          混厚深沉啊!
其若浊。                        他就象江河的浑水一样。
旷呵!                          旷达开朗啊!
其若谷,                        他就象空旷的山谷一样。
浊而静之,                      浑浊的水让它静下来,
徐清。                          慢慢就会澄清。
安以動之,                      安静的东西让它动起来,
徐生。                          慢慢地就会产生变化。
葆此道者不欲盈,                保持这种“道”的人不贪求满足,
夫唯不欲盈,                    正是因为不贪求满足,
是以能敝而不成。                所以才能不断地从陈旧中创新而永远不会穷尽。

 十六                              十六  
致虚, 极也。                    进入虚无之境,达到物我两无的极端。
守静,督也。                     安守沉静,达到厚重切实。
万物旁作,                       万物普遍自由生长发展,
吾以观其复也。                   我从而观察它们的往复循环啊。
天物云云,                       天下万物品类变化芸芸总总,
各复归于其根,                   各自最终都要返还到它们的本原,
曰静。                           叫做“静”。
静,是谓复命。                   静,就叫做回到生命的起点。
复命,                           回到生命的起点,
常也。                           是“常”(永恒普遍的规律)啊。
知常,                           能识知“常”(永恒普遍的规律),  
明也,                           是聪慧、贤明啊,
不知常,妄。                     不能识知“常”,是迷蒙不清。
妄作,凶。                       迷蒙不清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
知常,容。                       识知“常”(做事就有)规律、准则。
容乃公,                         有规律、准则就能公正,
公乃王,                         公正才能兴旺,
王乃天,                         兴旺就顺天理,
天乃道,                         顺天理就符合“道”(自然规律),
道乃久,                         符合自然规律就能长久,
没身不殆。                       终身不会遇到危险(失败)。

 十七                             十七
大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领导者,下面的老百姓只觉察其存在,
其次亲誉之,                     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亲近、赞美他,
其次畏之,                       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畏惧他,
其下侮之。                       最差的领导者,人们轻视、侮辱他。
信不足,                         领导者的诚信靠不住,
案有不信。                       于是老百姓才自然不相信他。
猷呵!                         (最好的)君主悠然而慎于出言!
其贵言也,                       他贵重自己的言语(不轻易发号施令)啊。
成功遂事,                       功成了事遂了,
而百姓谓我自然,                 而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十八                              十八
故大道废,                        因为大道被废弃了,
案有仁义。                        才产生“仁义”。
智慧出,                          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案有大伪。                        才有狡诈和虚伪。
六亲不和,                        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
案有孝慈,                        才需要推崇孝慈。
邦家昏乱,                        国家昏乱了,
案有贞臣。                        才出现忠臣。

   
十九                            十九
绝圣弃知,                      远离高高在上的专制头子、抛弃逐权夺利的智慧,
民利百倍。                      老百姓的福利会增加百倍。
绝仁弃义,                      远离虚仁、抛弃假义,
民复孝慈。                      老百姓才能恢复孝慈的天性。
绝巧弃利,                      远离投机取巧、抛弃逐权夺利,
盗贼无有。                      盗贼就不会有了。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          这三句话,仅仅写成文字还不够,
故令之有所属,                  所以要让老百姓的认识有所归属,
见素抱朴,                       外表呈现纯洁、内心保持质朴,
少私寡欲。                      减少私心、减少欲望。
绝学无忧。                      远离虚仁假义的学说自然就没有忧虑。

  二十                             二十
唯与呵,                         应诺与呵斥,
其相去几何?                     它们相差才有多远?
美与恶,                         美善与丑恶,
其相去何若?                     它们相差又怎么样?
人之所谓,                       人们所畏惧的(把人分成等级的专制制度),
亦不可以不畏人。                 它也不可能使人不畏惧。
望呵!其未央才!                 远望啊!这其中的道理惘然无极啊!
众人熙熙,                       众人都兴高彩烈,
若飨于大牢,                     好象在分享祭祀大会的美餐,
而春登台。                       好象春日登临楼台(远眺美景)。
我泊焉未兆,                     唯独我淡泊恬静对周围的环境无动于衷,
若婴儿未咳。                     就好象刚出生的婴儿还不会笑。
纍呵!                           疲倦啊!
如无所归。                       仿佛找不到归宿。
众人皆有余,                     众人都富足有余,
我独遗。                         而我却好象独自有所遗失。
我愚人之心也,                    我愚人的心灵啊,
惷惷呵!                         骚乱啊!
鬻人昭昭                         世俗之人都那么清醒、明白,
我独若昏呵!                     我独自一人就好象昏昏沉沉啊!
鬻人察察,                       世俗之人都那么明辩、清楚,
我独闵闵呵!                     我独自一人思绪纷乱、忧愁啊!
惚呵!其若海。                   难以捉摸啊!它就象大海一样。
望呵!其若无止。                 隐约不清啊!它就象没有止境。
众皆有以,                       众人都有所作为,
我独顽以俚。                     只有我冥顽不化而且鄙陋。
吾欲独异于人,                   我只想和别人不一样,
而贵食母。                       是因为我以得“道”(认识事物的根本)为贵。

转载申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子LaoZi.Net

上一篇:《老子》7至10章
下一篇:老子三至六章
相关评论
说道 LaoZi.Net   豫ICP备18009634号-1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20052号  豫ICP备180096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