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老子无为观的理论基础。第一句话说出一个道理,美丑善恶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的是与非,美与丑。正因如此,老子认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事物的对立面都是互相对比而生成的,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不可能独存。所以平素人们所谓的善恶在圣人眼里是没有区别的,是相对的,将会随着环境、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大智大圣之人不会因世俗的是非观念劳心劳神,耗散其精,他们的理智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理智。正因为相对的绝对性,所以老子所说的圣人不会去无功的追求财色名利等在世人眼里被认为是“好”的一面,这是老子进化理论的基础。因为老子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作为人人都追求的福,老子认为其后隐藏着祸,同样,对于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祸,其旁边却倚着福。也就是说,当你得到福时,福的对立面祸就随之而来。反之亦然。由此可见,有所作为是没有意义的。既然如此,那么最佳的方法应是无为自然,“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也是无知无欲,没有是非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能量才能得以积蓄,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才能不受小是小非的干扰,才能达到至知,从而完成自身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