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社会上和论坛上对道德经的释译,注解的文章很多,也很时髦。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以为可能是这样:《道德经》是先秦的经书,受后人的干绕影响少,比较原汁原味。再者《道德经》是道家的圣经,乃群经之首。有些人就会想;既然是这样,那就一步到位,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把它弄懂,把它搞明白了,就一通百通。
在中国古籍中,有这样的一类经书:书中的字都认识,句句都能看明白,但书中的真正涵义怎么也搞不懂,好象书的后面有一层永远揭不开的面纱。这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书”
《 道德经》虽然只有区区的五千字,但它却涵盖了道家修行内容的全部。它是修行理论的高度浓缩物,不能直接服用,只有通过稀释和容解后方可食用。那么,这种理论的稀释剂是呢?那就是“悟”。 一提到“悟”,我的天,又会下拉出一大串菜单:修身.修心.修德.勤思.博学。哪一项都得半生缘,一世倾。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相似,就好象安装电脑程序一样,你直接点击结果,它会很客气的将你带到第一步——从头导入。
看来,修行这里面无便宜可占;无巧可取,还得老老实实从第一步来。不过,不要沮丧.灰心,不少成功者,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