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研究

世界各行业人士论老子与《道德经》(6)

时间:2021-06-19 14:25:20   作者:大道行天下   来源:老子论坛   阅读:421   评论:0
内容摘要:★437、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与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创立了贵柔守雌的道家辩证法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牟钟鉴《老子新说》★438、老子把女性的智慧、经验......
★437、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与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创立了贵柔守雌的道家辩证法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牟钟鉴《老子新说》
★438、老子把女性的智慧、经验和美德,融入自己的哲学体系,使之升华、扩展为一般性哲理,从而形成了老子哲学主阴的特质,这是女性哲学的一大成功。
——牟钟鉴《老子新说》
★439、老子的功绩在于他在有形的世界内部和背后发现了一个无形的世界,这个无形的世界在于事物的深层,其情形往往与有的世界相反,但它却更重要更根本,更具决定性的作用,而为常识所不能把握。这个无形世界并非一孤立的存在,它就是世界的阴性,老子哲学的任务是发掘和阐述阴性的特质与价值。
——牟钟鉴《老子新说》
★440、时至今日,老子的思想仍在发生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常常受到误解和曲解,就是因为它内含着真理,而在形式上与常识发生冲突。
——牟钟鉴《老子新说》
★441、近代一些西方科学家试图借用“道”的概念,重新建构科学理论模式。例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用“道”解释基粒子;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用“道”解释“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用“道”解释“测不准定律”。这些迹象都表明,道的学说能与现代科学相容,能够走向世界,从而有可能成为沟通东西双方文化的桥梁。道是广大普遍而无形的路,它可以通向四面八方。
——牟钟鉴《老子新说》
★442、熟读《道德经》,既可入圣,亦可登真;既可为帝王,亦可为帝王之师。天地万物之大本大根,与经世治平之大经大法,全尽于斯。
——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
★443、实则老子之道,旨在教人去妄归真,反朴还淳,以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与道合一而已。
——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
★444、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功夫,则又全在炼心一着。
故“炼心法门,为入圣登真之彻始彻终法门也”。
——萧天石
★445、体认老子一个“无”字,则本来无心,何有前念后念?本来无境,何有着境离境?
——萧天石
★446、当历史大潮推拥着我们去敲响21世纪的大门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伟大哲学著作,仍然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迪,仍然在以东方古代智慧的特异光芒,导引着当代人的思维。惊喜之余,我们不能不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适应着新世纪的需要,再次对这部古代典籍进行深入的探索。
——杨超《体道怀德——《道德经》新论》。杨超,1911年生,四川达县人。曾任周恩来总理政治秘书,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政协主席等职。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会长,《中华文化论坛》编委会主任,世界上第一个公开承认并支持唐雨耳朵特异功能识字的中共高级领导干部。


★447、明确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线索,也就明确了老子《道德经》在其中的位置与重要意义。
——杨超
★448、辩证观是《道德经》中最熠熠生辉的存在。凡是读过此书的人,无不被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哲人的睿智所折服。
——杨超
★449、道是灵活的、变化的。无论学什么道、走什么道,都必须灵活、神慧。
—— 周双六
★450、道具有综合天人、贯通古今、统一体用、包含有无的品格。
——牟钟鉴《老子新说》
★451、道的学说兼具宗教、哲学、科学的三重优点,而又无三者的偏失,很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树立信仰的最佳选择之一。
宗教能形成巨大有精神力量,给社会道道德和人生信仰以最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单纯的宗教往往感情胜过理智,导致盲目信仰和宗教狂热。
哲学有穷根究底的精神,表现理性、智慧的高度光辉;但是单纯的哲学往往理智压到情感,缺少投入和献身精神。
科学求真、实证、有效,是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但是单纯的科学只是工具、理性,不能顾及人文的目的价值。
然而,道的学说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道的学说充满着理性的智慧与冷静的思考;同时又有淑世的情怀和玄妙的意境,可以成为认识世界的工具,亦可以成为一种信仰,使感情有所寄托;作为修身的方法,它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使人们感到亲切有益。
——牟钟鉴《老子新说》
★452、朱谦之《老子校释·序文》指出,《老子》旧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王弼二种,河上本近民间系统,文句简古。王弼本属文人系统,文笔晓畅。严遵本与河上本相近,傅弈本则为王弼本之发展,此为《老子》旧本之两大系统。
——牟钟鉴《老子新说》
★453、在易学出现之后,在诸子百家形成之前,恰好是老子一肩担起了这个重大的责任。老子在《道德经》里,丢开象数不论,从义理上对易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最精辟最简约的阐述。在宇宙观的层面上,他把繁复的概念凝集于“道”这一个焦点上,反复论说,多方阐发。他并把“道”运用于国家治理、人际伦理和个人的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使易学古奥抽象的学理,通过《道德经》这座桥梁,融入了诸子百家纷繁复杂的学说之中。
——杨超
★454、道家因阴阳之大顺,兼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西汉史学家
★455、我认为,深入钻研《道德经》上篇提出的“五观”即:宇宙观、辩证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人天观,就容易把握住老子学说的精义。在探讨这些问题时,不应当把现代哲学的结构框架和惯用术语,生硬地套在老子的身上,强使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道德经》去附和于它们。应当从古代哲学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老子面对的当时的现实与历史出发,从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在《道德经》全书中去仔细领会,不断章取义,不急于比附。
——杨超
★456、任何严肃认真的学生都能从您的著作中发现老子《道德经》所揭示的深度和真知灼见,以及孙子兵法在个人及商业管理领域中的有效应用。谢谢您让我们共同分享您的智慧。
——原厄瓜多尔财政部顾问费尔南多·莫伦诺的赞扬信,《道学的管理要旨》。

★457、事实表明,老子确实是一位伟大的超越了时代局限的精通辩证法的巨人,是春秋战国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少见的卓有创见的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在当时和其后许多年的世界上没有人能望其项背。
——杨超
★458、老子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老子的智慧早已在滋润着战的文化生命,它使我生活得更加清醒,更为从容。老子的魅力是历久弥新的,它将陪伴读者走完充实而潇洒的一生。
——牟钟鉴《老子新说》
★459、疑老之风,肇端于南宋叶适,清人汪中提出更多质疑,但未形成专题讨论。近现代关于老子的第一次学术大讨论,发生在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间,由梁启超著文引起辩论,当时的著名学者纷纷参与,论文二十余篇,文字三十余万,中心问题是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考证。
——牟钟鉴《老子新说》
★460、徐梵澄认为:“老子盖由洞明历史而成其超上哲学者,旷观乎百世之变,而自立于九霄之上,下视人伦物理,如当世之哓哓者,若屑屑不介意,独申其还淳还朴之道”。
——牟钟鉴《老子新说》
★461、《老子》不引战国诸子,而战国诸子多引《老子》,或自标本于《老子》,可见《老子》在先,诸子各从一个侧面继承发挥了《老子》。
——牟钟鉴《老子新说》
★462、这些本于老学的学派,可以分成三大支:一是庄子学派,把老学引向主体心灵哲学,发展了老子对宗法主义的批判精神。一支是申不害、慎到学派,把老学引向法家,至韩非而集其大成。一支是稷下黄老派,把老学引向与阴阳思想,儒家思想相结合的道路。遂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治国之术,《吕氏春秋》和《黄老帛书》(指《法经》、《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是代表性作品。这三支学派都起于战国中期,或稍晚一些时候。
——牟钟鉴《老子新说》
★463、《题老子像》
函关东别时,蜀都西游日;
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基。
——此诗为道家全真龙门派开山祖师丘处机作
★464、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东汉·王充
★465、老聃禀之于天,使天无此气,老聃安所禀受此性。
——东汉·王充
★466、无心于为而物自化,
无意于生而物自成。
——东汉·王充
★467、《老子赞》
老圣无无,而无不为。
道一尧孔,迹又灵奇。
塞关内镜,冥神绝涯,
永合元气,契长两仪。
——东晋文学家·孙绰
★468、道家虽力主性命双修,性命双传,实则仍显于性学而秘于命学。故得性功之真传易,得命功之真传则万难。以其实为“天地之机缄,阴阳之枢纽”之故而不可轻泄。而丹经中多隐语喻词者,亦即在此也。
——萧天石

★469、东方文化三大主流中,言养生一事,则又以道家为最高明而最圆通,最彻达而最完善。儒家偏于入世用世,偏于支离繁琐。佛家偏于出世舍世,偏于寂灭消极。唯道家则入世主世用世变世出世隐世超世,可入可出,可用可藏,无二者之偏弊,而又能尽赅其所长也。
——萧天石
★470、王弼是位思想深邃的大哲学家,他在更深的程度上阐发老子的思想,上升为一种系统的哲学本体论,从而发展了老学,并影响了宋明道学(或叫宋明理学)。
魏晋玄学尽管更宗儒道,推宗孔子为圣人,但在骨子里是道家的精神。玄学前期重老学,后期重庄学。
——牟钟鉴《老子新说》
★471、孔子与老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孔子呈常被神圣化,但基本形象是先师,是伟大的人物,不是天神。
老子的形象是双重的,在也俗人和学者眼里他是古哲人,在道教徒心中他是大宗教家和天神。老子被推尊为道教教主和三清神之一,五千言被推崇为道教的首位经典。老子在被神化以前已经是久负盛名的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牟钟鉴《老子新说》
★472、老学尖锐地批判了宗法等级制度的仁义礼制,庄学进而更激烈地揭露了宗法主义的弊端。
老学强调矛盾的转化,庄学由此发展出“齐万物”、“齐生死”、“齐是非”的思想。
——牟钟鉴《老子新说》
★473、充当古代世界三大逻辑流派之一的中国的逻辑流派,首先当属墨家可以担其大任,其次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
——张延生《易理数理》,张延生是当代世界公认易学与道学大师。
★474、明代王夫之著有《老子衍》。

★475、中国历史上至少有梁武帝、唐玄宗、宋微宗、朱元璋、清世祖顺治这些皇帝注解过老子的《道德经》。

★476、唐朝还有虞世南等书写过老子道德经。

★477、宋朝王安石、苏辙等注解过《老子》。

★478、《双剑誃老子新证》作者叫于省吾,是民国人。

★479、《老子正诂》作者叫高亨,民国人,生于1900年,逝于1986年,是研究先秦学术和文字学、训诂学的著名学者。

★480、《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作者:宋代吕祖谦。

★481、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以死,得之以生;为事逆之则败,
顺之则成。
——庄子
★482、天之道,有序有时,有节有度,变而有常。

★483、《封神演义》自始自终都浸透著许仲琳对中华精神的心领神会,他对老子的光辉思想有着自己的发挥:道与鸿钧是一脉相承的。
——《神的探索》作者:徐光健
★484、道者,神明之原也。

★485、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

★486、所以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体万物而谓之性。
——张载
★487、至桓帝,“宫中水黄老浮图之祠”(《后汉书·襄楷体》),“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后汉书·桓帝本纪),又多次派人去苦县祭祀老子。当时人们将这种黄老崇拜泛称为“黄老道”。
——牟钟鉴《老子新说》
★488、我同意老子庄子是中国艺术之源的说法。庄子且不论,老子确实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基础,开启了中国文艺的传统,给予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以最深刻的影响,因此老子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家,也是中国最早的美学家。
主要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以“道”为基础概念,建立了美学本体论,从而使一切形象美有了内在的根据。
“无”的发现,也是内在美和精神美的发现。
只有“玄之又玄”的生物成物之道,才是“众妙之门”。这就给艺术家提出了一个发掘内在美、深层美的任务。
艺术应该表现宇宙万物的勃勃生机,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关切,表现对生命升华的渴求,表现人格的伟大力量。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即使表现重大苦难的主题 ,也总给人以生的希,或给人以生命超越的联想而不产生毁灭感。
第二,以“有无相生”为指导原则,形成中国艺术虚实并用,以实衬虚的创作法。不追求有形的充实、完美和逼真,借形以传神,把广大的想象空间留给欣赏者,使读者从中回味无穷。
绘画要画出诗样的意境,作曲要余音不绝,写诗作文要意在言外,都不能使人一览无余、穷尽底蕴。老子说:“大成若缺”,最完美的恰是不完美的,用有限表现无限,用局部表现全体。
第三,在老子贵自然尚朴素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形成了追求淡雅天真之美的传统,强调表现天然本色,于平淡之中见高雅,反对浓彩重抹、矫揉造作。
——牟钟鉴《老子新说》
★489、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主根,更是中华文化的主根,还是嫁接外来文化的砧木。
——涂又光
★490、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新约全书》

★491、道是太极。——朱熹

★492、太极,道之极也。——邵康节

★493、由道演真理与贯真理成道。——周敦颐

★494、玄学“生死”问题的展开,首先与王弼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的解释,表达了生与死的智慧。为了拯救生,摆脱一切有害于生的异已之物,把生从死的境地和深渊中,达到崇高的“生”之宁静和生命之常。归根则静,静曰复命,复命则得其性命之常。
在王弼看来,只要归根于道或无,人就能实破生命的短暂性。
——王中江《玄学生死观的理路及其主导观念》
★495、晋代人皇甫谧著有《高士传》内有老子之像与文。

★496、清朝的任熊也绘有“高士传图像”老子,图中老子侧坐而背对观众。旁边有两沓书。

★497、明朝程君房画有“青牛紫气图”,此图一个上圆圈内老子骑着水牛,下圆圈从上至下写有“青牛紫气”四个字。

★498、王鹤《人物画稿三千法》内有一“紫气东来”图。

★499、卫生真决·李老君《养生操》图画出自李经纬、朱建平编著《中国传统健康养生图说》。

★500、据蒋锡昌考证,古代引《老子》最早者有四人:叔向、墨子、魏武侯、颜触。

★501、在中国哲学史的论著中,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常常遭到非议。然而现代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人霍金(S·W·Hawking)等人却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宇宙起源于无”的结论,同于老子。这个“无”完全不同于现有的物质世界,但又不是虚无,它包含着能量,能够产生出现在的宇宙,可知,老子哲学虽然出现在二千多年以前,却是可以常驻常新的。
——牟钟鉴《老子新说》
★502、据蔡元培说,罗素佩服“为而不有”之论,以为可以扩展创造的冲动,减少占有的冲动。
——牟钟鉴《老子新说》
★503、《吕氏春秋·不二》把老子排在“天下十豪士”之首,孔子在其后。老子在成为道教尊神之前,已经成为世俗宗教崇拜的对象,老子信仰在社会上层和下层都有所流行,孔子称老子为龙,意谓神通变化而不可及。
——牟钟鉴《老子新说》
★504、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将老子看作“道”的化身,是先于宇宙的神灵。
——牟钟鉴《老子新说》
★505、清代有沈心海(1855-1941)画有“紫气东来”图,画中老子坐水牛上,有两童子跟随。

★506、清代顾沅辑《古圣贤像传略》,内有古圣贤像传略·柱下吏像。图中老子双手捧一卷书,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507、又有人画了“孔子圣迹图·问礼老聃”。
——为原北平民社1934年影印本所收作品。
★508、太上老君图,明代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509、又有一种老子像出自明代的天然撰《历代古人像赞》,见郭磬、廖东编《中国历代人物像传》第一册,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08页。图中老子左手在上,右手半握左手。图的左上角写有:混元之祖太清之尊,五千玄言包括乾坤。

★510、清代人任颐画有“老子授经图”。

★511、有人问王衍:“山涛谈义理到底如何?有谁可比?”王衍说:“山公从来不以清淡自居,也不读老庄。可是我常听他歌咏,和老庄旨意并无不同。”
——《世说新语》

★512、何晏注《老子》,书成之后,往见王弼。王弼把自己注的《老子》也拿给何晏看。何晏十分惊奇,便五体投地叹道:“像你这样的人,才够格谈论天人之际的问题。”
——《世说新语》
★513、殷仲堪常以《道德经》随身,对人说:“三天不看《道德经》,便觉舌根牵强,语言无味。”
——《世说新语》
★514、袁悦口才很好,身边常挟《战国策》。有一次,他对人说:“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后来又读《庄子》、《易经》,这些书都没有用。天下最重要的书便是《战国策》。”
袁悦以策术进见会稽王司马道子,道子大为器重,几乱朝纲。王恭知道了之后,才借罪杀了袁悦。
——《世说新语》
★515、老子仅凭《道德经》这五千字就成为万代宗师,可见这本书的分量之重。
——陈琴、李剑亮
★516、《老子》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3本书之一”,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30份文献之一”。《老子》还被认为是世界上影响最大而篇幅最短的书。
——陈琴、李剑亮
★517、有人说,老子的智慧是唯一能被所有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认可的学问,比如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著名和科学家爱因斯坦等,都用心研读过《老子》这本书。
——陈琴、李剑亮
★518、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西方人,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老子》都是一本必须精读的书。
——陈琴、李剑亮
★519、《老子河上公注》把老子的“谷神不死”。解释为“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
——于民雄《道教文化概说》
★520、《老子想尔注》则认为:人能守道,则能长生,“奉道诚,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经过《老子河上公》和《老子想尔注》对老子思想的阐释,老子思想由哲学演变为神学,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石。
——于民雄《道教文化概说》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