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1、水的哲学---水最能顺势,无形而有形。水为柔,却足以克刚。“红颜祸水”实为男人对女人的害怕至极。所以能被称为“祸水”的女人,一定了不起。
自己想得到而又得不到的美女叫“祸水”。自己得到的美女叫“知己”。西方人用“狐狸和葡萄”来描述这种关系,意思虽然相近,然而中国的描述显然更有诗意。毕竟是礼仪之邦吗,骂起人来也优美之极。
2、不争才能有和平。正是因为有争,所以才有世界和平组织;正是因为有世界和平组织,所以世界不和平。
3、学校的规矩越多,说明学校的管理越乱。交警越多的地方,交通状况越差。
为名为利的争斗,常生烦恼。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功成,事遂,身退”---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
郭子仪/张子房/曾文正
文种不懂此道,终为勾践所害。韩信之死,也是一例。韩信是军事家,但是不懂哲学。我发现历史上不懂此理的开国元勋们大多都是同样的下场。
萧何计兼淮阴侯,未央宫前血横流。
早知兔死烹走狗,当年寒溪不回头。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无的哲学
中国古代的建筑学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杯子中空所以能盛水/房子中空所以能住人
人心虚空所以生智慧。“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刀与锋。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1、外界诱惑越多,越难保持真我。
2、《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程子说:座中有妓,心中无妓
4、《菜根谭》:甘美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上好之,下必过之‘,有时候觉得领导真的很难当,不能有偏好,否则,不知不觉就落入了小人的圈套。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解:1、宠,也惊;辱,也惊,惊什么?心中有碍才有惊,心中无碍,则宠辱不惊!
2、人为什么有患?因为有身。我若无身,何患之有?身为天下就是“吾无身“。舍小身而有大身。这比儒家的”舍生取义“更进一层,儒家还有身,而道家连身都不要了,化做了爱,这是大爱,类似佛家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大悲心。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
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1、看了,听了,说了、、别往心里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佛言:”放下!“
2、“道“的定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是实在的,却又无法描述。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易经》中有一阳来复之说
阴阳消长,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高深的智慧,普通百姓中也有通达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心中没有信仰的人,最终成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绝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没有信仰的人逮谁跟谁讲信仰,有信仰的人却不愿一说,只是师从造化。见过佛教徒在大街上“拉壮丁”吗?
“我自然”即“平常心”。现时期颇为流行这句话,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名人大言不惭地大谈特谈“平常心”,故作高雅状。熟不知这是道家和佛家的上乘功夫,极难练成。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
这才是“平常心”
“雁过不留影,花落尚余香”;
“见山仍是山,见水何曾别?
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
这也是“平常心”。这就是“自然”。
我有一言:I DO MY BEST TO DO IT,THAT‘S ENOUGH。